新小说

第712章 忙着讨债,没工夫骂皇帝(3 / 7)

儿,哪家票号、钱庄没有这种问题?

但这件事,在当地票号、钱庄的鼓噪之下,这个假票的消息很快就变成了大明官营的钱庄,拒绝承兑正票,一下子风力舆论就刮起来了,挤兑潮就出现了。

承兑汇兑,还不是钱庄票号,存取都需要时间验票,本身业务就比较繁杂,再加上人群拥挤,松江会同馆,看起来岌岌可危。

大明朝廷的信誉几乎为零,听闻这个消息的人,害怕自己手里的承兑汇票真的变成废纸一堆,争先恐后的前往会同馆进行兑现,而当地票号、钱庄的东家们,更是不断地鼓噪风力舆论,主打一个看出殡不嫌事大。

为了安抚人们的恐慌情绪,会同馆不得不将当初收缴的三张假票,贴在了会同馆的门前,并且加入了辨别说明,但是依旧没有让人们安静下来,而会同馆的汇通同知盛怀仁,要求会同馆随到随兑,真票立取,在第三天的时候,会同馆的白银见底,但第四天盛怀仁等到了救星,朝廷的银子就到了。

松江府拆解了五十万银的现银,松江远洋商行商总孙克弘拿出了五十万银现银,而北衙会同馆紧急调取了一百五十万银的现银,在多方努力之下,会同馆流动性危机解除,完成了自己的承诺,在七天后,人们开始重新在会同馆办理承兑汇兑业务。

当人们去办理的时候,才发现,会同馆设立了门槛,门槛很高,低于一千两以下的白银汇兑,官办票号会同馆不进行办理。

因为挤兑出现的时候,盛怀仁发现,这些小户的人数最多,超过八成都是小户,而这些小户的白银规模,满打满算才占了会同馆不到两成的汇兑规模,而会同馆的衙门并不是很大,接待能力有限,不能及时办理业务,是造成会同馆挤兑现象的原因。

势要豪右鼓噪那点风力,不值一提,主要还是会同馆同时接待的客户只有那么点,大量的小户,无法办理,恐慌情绪就会加剧,甚至差一点就酿成了冲击会同馆的风波。

自那之后,会同馆不再办理一千银以下的白银汇兑,甚至在万历十二年,将这个门槛拔高到了五千银。

一如当初有从良织娘利用自己的身份骗婚,导致官衙工坊彻底关闭了对织娘的大门,那一次的挤兑之后,会同馆,承兑汇兑的便利,就成了少数人的专享,这就是现实,也是矛盾,很多经验,都是生死危机,会同馆首先要活下来,才能谈以后。

陈末不觉的面前这些人可怜,他们多数都是投机客,听信了天上掉馅饼的事儿,保庄拿了银子要做什么,他们一清二楚,做什么买卖,才能有那么高的利息,那些天花乱坠的承诺,但凡是理智一些,怎么会相信?

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把全部身家压进去,甚至借钱投入的都不算少,没出事,嫌朝廷管得宽,管得多,出事了就找朝廷主持公道。

投机客就是为虎作伥的伥鬼,因为这个车马很慢的年代里,每一个保庄都有很鲜明的地域特征,放钱的人都是人拉人,都是同乡,明知道是放高利贷,放印子钱,依旧把钱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