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702章 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叩门(2 / 7)

的地方,算是贵州王化程度比较高的地方。

“这正式官身,三年给,世袭罔替。”朱翊钧又做出了更改,申时行给的官身是十分吝啬的,就是浙江茶农开辟的茶园死了,茶园会收为公有,朱翊钧则反过来开了历史倒车,这官身是世袭罔替的,代表着茶园也是世袭罔替的。

申时行立刻说道:“陛下,这农官,世袭罔替,不妥吧。”

“申巡抚不种地,自然不清楚。”朱翊钧说道:“申巡抚,你知道一个茶园从一片荒芜到持续稳定产出,供养地方百姓,需要多久吗?”

“五年?”申时行结合自己具体办事经验,给了一个时间,一片荒地重新开垦,到成为常田,大约就是五年的时间。

朱翊钧笑着说道:“一个茶园,从无到有,最少要六十年,四代人。”

“这么久?”申时行眉头紧蹙,他明白皇帝为何要给世袭罔替的官身了。

茶园的生意要是那么简单,大明皇帝早就不顾一切在腹地推广了,还能等到现在?

朱翊钧深吸了口气说道:“这石砌填土、排水、道路、牛栏畜圈,从设计开筑至为周全壮观,就要数年时间,一边营造,一边种茶,第一次采茶,大约在种茶的五年后,采茶就行了吗?当然不是,采茶之后,需要制茶,等摸熟了,茶商也就到了,茶号也开了起来,这个时候,周围的百姓看到了,才会认可种茶之事,茶树才会增多。”

“周围的百姓,慢慢的都在山坡上种上了茶树,小心呵护,可这外来的茶树,终究是要在本地育种,才不至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想要山下都是茶庄茶坊、每年固定的行商来拉运、漫山遍野都是茶树、谷雨前后家家户户炒茶、适合本地风土的茶树、茶籽,需要六十年。”

“需要六十年,四代人的辛苦,若是连这官身都不给世袭,恐怕没人会去了,世袭官身不能升转,想要升转,就得考取功名。”

“臣欠考虑了。”申时行再俯首领命,他发现自己可能给自己挖了个天坑!成功的标准不同,按照申时行成功的标准是种下茶树收茶,五年就可以采茶,就算是成功了,所以他的想法是给个官身,鼓励前往。

但陛下的标准是,形成稳定的产业,这一个个茶园,分明就是一根根统治地方的基石,这可不得六十年的时间?

陛下做事情,看的总是更加长远,每一个茶园形成,就像当初的黔国公府的沐园一样,大大增强向心力的存在。

申时行不得不承认,陛下慧眼如炬。

在朱翊钧看来,这种差异,其实是种地和不种地的区别,朱翊钧对农桑之事格外的关注,他知道这件事能行。

贵州铜仁府梵净山有一个茶园,叫东海堂茶园,其先祖是在唐中晚期,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贵州,祖祖辈辈开辟茶园,历经四代,六十年,才初具规模,历经四十余代,传承至今,成为了铜仁府为数不多的汉人士族。

东海堂本来该是某个徐家的分堂,可是时光荏苒,东海徐氏都不记得自己究竟是从哪里迁来了,只说自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