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有六部没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3 / 7)
键是其逻辑之完整,论证的严丝合缝,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缺陷,结论完全正确。
张居正就是不忠不孝的反贼,他甚至自己都认可,并且悔恨这矛盾说的横空出世。
朱翊钧十分平静的说道:“那文章,朕看了,说的很有道理,但他倒果为因的本事,朕登基十三年,就没见过这么厉害的人物。”
此言一出,臣工们看向皇帝的表情都有点绷不住了,皇帝真的是把贱儒那一套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本事学了去!
这篇影响极为广泛的对矛盾说的批评社论,朝臣都看了,戚继光也看了,连张居正都认可文章对自己的批评了,当着皇帝的面,承认自己是个反贼了。
陛下居然说别人在倒果为因?到底是谁在倒果为因?!
这篇社论,主要就是一个观点:矛盾说完全瓦解了天命说,矛盾说能够解决社会矛盾,砍势要豪右很灵,砍你皇帝更灵!你皇帝不要忘了,你就是世间最大的势要豪右!
按照朱元璋的说辞,忽必烈是草原真人,大明是天命所归,带来了秩序和稳定,进而获得了政权是极为合法的,这是老朱家当皇帝的合法根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在这样的纲常伦理下,一直如此下去。
但矛盾说说出现了,讲万事万物一体两面,天命所归的另一面,既然你带来了秩序稳定,你坐天下合情合理,你老朱家无法再给大明带来秩序和稳定,是不是就得亡天下?给那些能够带来秩序和稳定的人?
矛盾说对于政权合法性就一条:能安天下者应为君。
显然,世袭罔替的皇帝制度,是无法一直安天下的,就看看朱翊钧和朱翊镠,亲生兄弟俩,完全两类的人,世袭罔替的皇帝,注定要失天下,因为皇帝家不可能全都是明君圣主,不可能一直安天下。
这皇位有德者居之,而不是姓朱者居之。
所以,在写这篇社论的儒生眼里,矛盾说就是颠倒君臣纲常的理论,皇帝还支持这样的理论,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你们呀,还是没有学到矛盾说的精髓。”朱翊钧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颇为肯定的说道:“矛盾说从来都只是一个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说简单些,就是孔夫子说的,万事三思而后行,要看到好处,也要看到坏处,然后综合去看,权衡得失利弊,再决定要不要做。”
“矛盾说不是反贼言论,只是一个工具,而是反贼看矛盾说,才会看到是在谋反。”
“按照他的说法,那孟子还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君子的恩泽,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那就该换君了,孟圣人也是反贼了?”
万士和低声说道:“陛下,太祖高皇帝把《孟子》摘去了八十五条,并且在洪武三年下诏,自今八十五条之内,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仅剩一百七十四条,陛下所说的这句,也是摘去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对孟子进行了删减,将其中类似于‘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等等反贼言论,全都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