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5 / 7)

为朘剥的工具。

民以食为天,粮食一旦出现问题,绝非小事。

王国光和张学颜虽然没明说,但话里话外就这个意思,既然要做御门听政什么都要管的大皇帝,就得精神点!

“已经扩张到了六成,再多,僵化和臃肿的问题,就成了种植园无法解决的问题了,六成不少了。”朱翊钧阐述了自己问政的理由。

再多,种植园就失去活力,因为没有竞争,只有垄断,僵化和臃肿就会影响到生产,最终让粮食的产量总体下降,北宋那一斤两百文的煤,卖的很不好,没人买,也没人生产了。

南洋的种植园,因为僵化和臃肿,无法成为大明的血袋,无法帮助大明顺利度过小冰川时代,也是朱翊钧问政的原因。

官办和民办,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决计不是你死我活的敌人,而是相辅相成,矛盾相继,螺旋上升的过程。

“那就再涨一成吧,官七民三。”朱翊钧十分明确的说道:“两位爱卿,总不能让大明水师出去捕奴吧,别说朕不乐意水师军兵干这些脏活儿,他们也不会捕奴啊,让他们攻城略地,杀死敌人,他们很擅长,可捕奴是个很专业的活儿。”

“而且,也管不过来。”

王国光和张学颜彼此小声交头接耳了一番。

王国光才俯首说道:“陛下所言有理。”

七成不多,但也够用,按照大明轻重论而言,其实占据三成就足够占据主导地位了,朝廷在种植园经济中,占据七成,已经是朝廷的极限了。

朝廷官园不捕奴也不用奴隶,这不是什么高道德劣势,而是因为大明沿海地区的人口增速远超内地,这些官园还有另外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安置人口,不至于让无法调节的人地矛盾,把大明朝炸上天去。

“定期巡检和在元绪群岛设立巡检司,是很有必要的。”朱翊钧对后面两条倒没什么意见,就是王崇古对种植园的全要全拿,朱翊钧不是很认同。

吃太多也会撑死的。

朱翊钧见了大司徒和少司徒,也不光是王崇古的奏疏,还有关于河南山东,一共六个工兵团营组建之事,朱翊钧询问了进展。

“陛下,凌部堂的确忠君体国,可是这手里忽然从一千五百客兵变成了六万工兵团营,是不是有些危险啊。”张学颜低声说道:“臣是从辽东巡抚入朝为户部主事,臣在辽东亲眼看到了辽东藩镇化的可能。”

张学颜首先高度赞赏了凌云翼的忠君体国,而后提出了自己的质疑,皇帝是真不怕,凌云翼是以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东军务,这六万人都归凌云翼直接管理,河南和山东要是和辽东一样的藩镇化,这和天塌了没什么区别。

“凌部堂要去长崎总督府。”朱翊钧从桌上翻找出了凌云翼的奏疏,递给了冯保转递张学颜说道:“少司徒所思虑之事,凌部堂也想到了。”

驰道修通了,工兵团营组建好了,清丈废除贱奴籍这些棘手的事儿办妥了,凌云翼要出海去长崎总督府,转战倭国,凌云翼已经在主动请缨了,请陛下给他个灭倭的机会。

“是臣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