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图》(2 / 7)

则兼济天下的遮羞布都不肯遮掩的恶。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遮羞布都不要了。

当时宋神宗宣见了文彦博讨论陕西戎事,文彦博非但没有讨论戎事的兴趣,上来就炮轰了新政,言祖宗以来法制,未必皆不可行,但有废坠不举之处耳,意思是你神宗皇帝违背了祖宗成法,搞什么变法,那可不就乱套了吗?陕西军乱,不就是你变法搞出来的吗?

当时神宗皇帝就跟文彦博吵了起来,文彦博说: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神宗皇帝就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神宗皇帝说:变法伤害了士大夫的利益,导致了士大夫们都不是很开心,虽然损失了士大夫的人心,但是变法,有万民的民心。

文彦博立刻就说,百姓?百姓在哪儿呢!皇帝你和谁治国心里没数吗?和士大夫共天下!

士大夫们从何而来?从万民中而来,但是穿上了那身儒袍,最后就变了模样。

李贽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办法来,索性就不想了,反正陛下是个明君,无代表不纳税,这不是当务之急。

“臣愚钝,陛下当初问臣的那几个问题,臣…一个都解决不了。”李贽由衷的说道:“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

天下的苍生渴望甘霖解救他们的苦难,却不知道苍龙,就在这里盘踞隐藏不为所动。

皇帝当初,问了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张冠李戴,如果穷民苦力可以不纳税,是不是大明遍地都是穷命苦力了?张冠李戴如何解决?

第二个是身份政治,以出身来区分,这个口子一开,就是给自己叠各种各样的身份,最终搞成一团糟,这是真实发生过的,比如举孝廉时候,各种稀奇古怪的‘孝子’,中原好不容易度过了身份政治的困局,难道要开历史倒车?

第三个是背叛阶级,如何保证这个代表在实现了阶级跃迁之后,仍然代表原来的阶级?不忘记自己为何出发?

第四个确定人选,如何选出‘某个人’来代表万民?万民怎么知道他的存在呢?

李贽尝试思考,而后放弃,李贽宁愿去讨论权力对人的异化,也不愿意再思考这些问题了,人贵有自知之明,李贽知道自己没那个能力。

“朕也拿着这几个问题去问了先生,你猜先生怎么说?”朱翊钧笑意盎然的说道。

李贽眼前一亮,迫不及待的问道:“先生有何高见?”

“先生说,看看帝鉴图说吧!”朱翊钧想起张居正那一副眉头紧锁,略显迷茫的神情,就是一阵乐,张居正最后选择了逃避,他也不知道这个答案,让皇帝看帝鉴图说去。

“朕观泰西的尼德兰地区搞得上下议政院制,本来觉得这制度挺好的,上议院呢,是旧贵,下议院的是万民代表,这样有事商量着来,后来朕发现,好像行不通,因为上议院的旧贵本就是世袭罔替,下议院的万民代表也会变成这样。”朱翊钧倒是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

下议员的儿子问:父亲父亲,我能做上议员吗?

下议员父亲说:不能,因为上议员也有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