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586章 当总量第一的时候,陛下开始谈人均(7 / 7)

的这点钢铁,真的不够每人发一把农具的,这的确是实话,但是民间也有坑冶,民间也有铁匠铺,大明自洪武年间革罢官冶所之后,又不是不用铁器了,而且一把农具保养的好,能用十年二十年之久,铁锹的杆换了两三个,铁锹仍然能够凑合着用。

张居正将其理解为一种激励手段,防止内外过分的骄傲自满。

有些事也可以平均,比如收入,收入一平均,所有人都立刻能感受到阶级的真实存在。

生产报告之后,王国光张学颜,制作了一张巨大的图表贴在了一个版面上,讲解了今年朝廷财税收入的具体情况。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今年的商税超过了总体收入的40%,达到了1423万两白银,而今岁的整体财税收入,包括各大官厂上交的利润,为3514万银。”王国光介绍了总体情况,大明的赋税改制正在进行,现在朝廷奏闻,都是将各种实物进行折价后奏闻陛下,这样一来更加直观。

这也是大明从租调庸税制,向货币税转型的具体体现。

相比嘉靖、隆庆年间每年六百万银左右的收入,大明万历十一年的整体税赋增长了整整六倍。

“陛下,臣请命,明年在南衙地区试推行一条鞭法。”王国光介绍了大明今年财税的超高收入后,立刻说起了财税改制的下一步,一条鞭法,货币税开始试点。

“那就廷议吧,看看诸位廷臣明公的看法,而后下章到南衙应天府、松江府询问巡抚和地方意见,如果都觉得可以,那就在南衙先小范围试点吧。”朱翊钧思索了片刻,一条鞭法在南衙试点,不是全国推行。

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推而广之。

一条鞭法的推行,需要慎重,但也不能裹足不前。

“臣以为,小步快走,和稽税院一样,先从松江府开始为宜。”张居正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缩小试验区,局限在松江府一地。

因为松江府最合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