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0106【百姓日用即为道】(4 / 5)

,陈渊耐心说道:“再拿射箭击靶来比喻,经书只是弓箭,经文是制作弓箭的牛角、牛筋、木料、羽毛。真正的学问,是如何把箭射出去,如何让箭射得更准。不钻研经义不行,连弓箭都没有。但若只钻研经义,就成了制作弓箭的工匠。此真舍本逐末也!”

闵文蔚说:“只有考上进士,才能把箭射出去,当务之急是要做一副好弓箭出来。”

陈渊听得快抓狂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他不相信一位山长,竟然愚蠢到这种程度。不仅无知,而且自大,有真学问不求,反而去求只言片语的经义。

“难道无法科举当官,儒生就不做学问了吗?愚蠢至极!”陈渊终于怒了。

闵文蔚道:“学问当然要做,大道就在书中。”

“这学我不讲了,收的钱也会退你!”陈渊拂袖而走,已气得浑身发抖。

师生们傻乎乎看着,场面似乎很熟悉,去年已经发生过一次。

当时陆提学从西乡县归来,被闵文蔚请到书院讲学。也是如眼前这般,讲到一半便不欢而散,陆提学还跟闵文蔚大吵一架。

朱铭快步追上去,微笑作揖:“先生何必动怒,道不同,不相为谋,不讲便是了。”

陈渊说道:“吾之怒,非为己也,怒其误人子弟!”

朱铭建议道:“既如此,不如去山下讲学。在那闹市中也可,在那汉江边也罢。士子可以来听,百姓也可来听,便是官吏也能来听。这不比在山上讲学更好?”

陈渊略一思忖,点头道:“此法可行。但那些愚夫愚妇,大字都不识几个,真的能够听懂吗?”

“先生刚才不是说,只要心怀诚与仁,便无知小民也是大学问家,”朱铭说道,“先生只要把道理讲得浅白些,多用日常事物比喻,愚夫愚妇自然就开窍了。”

宋代虽然讲学之风盛行,而且学术著作越来越口语化,但还真没有跑去大街上讲的。

直至明代中期,讲学才直面底层民众,就连乞丐都可聆听大道。

陈渊有些拿不准:“可以试试。”

朱铭又说:“先生所言,只要诚与仁,人人皆可为圣。既然如此,升斗百姓的道在哪里呢?”

这把陈渊给问住了,他说人人可以成圣,只是一个理论而已,主要还是面向士子阶层。但平民百姓也是人啊,人道即仁道,老百姓的道又在哪里?老百姓的仁该如何体现?

“成功有此一问,已颇为难得,吾当深思之。”陈渊发现了一个治学的新思路,他要搞清楚老百姓的道在何处。

朱铭说道:“家父曾言,百姓日用即为道。晚辈才疏学浅,不知家父说得是否正确。”

此话如同洪钟大吕,陈渊听得瞠目结舌,愣在当场良久。他越想越觉得有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