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导演_分节阅读_23(3 / 3)
公司想要购得“漂”的版权,可惜苔米跑得太快,让这些人扑了一个空。
幸好新人聚集的鹿特丹也是世界各地电影公司购片市场之一,要不然知道自己和欧元擦肩而过,极度缺钱的苔米一定会哭瞎双眼。
`(*n_n*)′
电影公司负责购片的片贩子总是特别狡猾。
他们往往会选择一些票房前景可观,但是导演不甚出名,甚至是完全不出名的电影,欺负新人导演不懂市场行情,使劲儿压低价格,以低廉的价格购买版权,然后带回本国放映。
像美国的圣丹斯、荷兰的鹿特丹这类,鼓励新锐导演和独立电影人的电影节,就是他们的购片狂欢节。
就像是一个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对待一件刚上市的、正在进行促销的新产品一样,他们会从各个方面估量这件新产品值不值得他们入手,无论商家说的天花乱坠,他们只会寻找自己需要的,和他们认为合适的。
在这个市场,无论这个导演身兼多少职,对这个作品有多大的话语权,他都是被动的,因为他是被挑选的那个,而不是那种大导演大制作影片,价高者得。
换句话就是,谁更有需要,谁就更被动。
所以有些独立电影,导演在明确知道自己的影片值得更高的价格,却不得不签下片贩子低廉的购买合同。
因为他比片贩子更需要知名度,更需要片子卖出的钱,更需要……
所以他不得不妥协。
不过,妥协这种事情在苔米这里是不存在的。
对数字甚为敏感的苔米,纵然不懂的这个市场行情,但是她心里也有一个算盘。
她按照当地人口、土地面积、人口密集程度,票房市场总额,以及往年媒体爆来的在鹿特丹电影节热门影片成交价格作为参考,制定出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精密价格表格。
凡是这个表格上出现的国家和地区,低于这个表上价格百分之十的购片人,一律被苔米当成人品不及格拒之门外,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
苔米也有自己的理论,她是什么都不懂,但是你真把我当成冤大头,那是你人品有问题,我不要和人品有问题的人合作。
反正我还有拍下部电影的钱,拿出你的诚意,爱买买,不买滚!
于是苔米再次出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