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节(1 / 7)
……
这篇洋洋洒洒的影评称得上良心点评了,影评人格莱斯顿既没有透漏电影剧情,还从技术演员各个方面分析了电影,让观众比较直观看到他本人的观影感受。
相比起《电影手册》的长篇大论,很多权威电影杂志的短评也同样值得一看。
《视与听》给电影《拥抱》打了四颗星,“塔玛拉·霍恩无愧于‘最年轻电影大师’称号,影片代入感呢极强,演员演技精湛,利奥德宝刀未老,贝阿特惊喜连连,电影原声音乐非常出众,遗憾的是,相较于导演以往作品艺术性较差,但电影极强的感染力以及埃尼奥·莫里康内的优美配乐,弥补了影片艺术性方面的缺憾。”
《首映》给出了三星半的评价,“电影本身三颗星,主演克罗夫·杜弗洛值半颗星单独嘉奖,塔玛拉·霍恩导演过分追求个人突破,支线破坏了电影完整,影片为了票房营造的冲突点,破坏了电影本身的艺术性,庆幸的是,导演个人才华和演员精湛的演技拯救了电影老套的剧情,这部电影本质上是一贯追求艺术美的塔玛拉·霍恩向商业化电影市场做出的妥协之作。”
《ciak》杂志则打出了五颗星全满分的好成绩,“无可挑剔,从剧情到演员再到画面、剪辑、音乐都是上乘之作,这是塔玛拉·霍恩继《精神病人》后又一里程碑式作品,唯一的遗憾就是,太短了!”
虽然极少数影评人给出了类似于《ciak》这样五颗星的高评价,但更多的影评人分值都是三星半或是四颗星,这个成绩和当年《精神病人》在戛纳电影节媒体评分看似相同,事实上却天差地别,因为许多影评人不约而同用了一个句式,“电影本身值x颗星,但是因为xxx原因奖励半颗星或是一颗星”。
换句话就是,他们只是极喜欢电影的某个地方,电影中某一点影响他们对电影整体的客观判断。
而电影本身压低分值的地方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电影完整度,另一个就是电影艺术性。
这就是《精神病人》和《拥抱》两部电影,虽然总分大致相同,后者在专业人士口中评价却略低于前者的主要原因。
不过,普通观众是不会去在乎艺术性和非艺术新,《拥抱》明朗而励志的基调,让这部影片在普通观众那里好评如潮,一些年轻观众在看过首映后,认为《拥抱》比《精神病人》更让他们感觉亲切,并称“文艺片自带距离感”。
一些年长的影迷则表示,“两部电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精神病人》并不适合孩子观看,《拥抱》就不一样了,我会带着我的孩子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相信他看过电影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第109章 黑暗将逝
苔米认认真真看了当天助理能买到的所有的评价《拥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