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6 / 7)
呢?”说着将烛台移近细看,又拿手去拨,却发现不是一茎,而是好几根,又无从拨起。
“哪里值得这样大惊小怪!”杨夫人按住女儿笑道:“你们都长大了,娘自然也老了。”
在枇杷的心目中,娘一直是美丽而年轻的,现在听娘一说,再去看,果然发现娘变老了,不只鬓边的白发,就是眼角也有了细细的鱼尾纹,是什么时候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呢?
“一定是这几年的颠沛流离,才让娘变老了!”枇杷说不出的难过,放下烛台抱住娘不放。
“傻孩子,就是没有这几年的时局变化,娘也一样要变老的,就像你一样会长大的。”杨夫人吹熄了蜡烛,拉着枇杷躺下,轻抚着枇杷的后背,“张若虚不是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吗?人就是要这样一辈辈传下去的。”
“所以娘一定要爹再生个儿子?”
杨夫人被枇杷一问怔了一下,果然道:“是不错的,绵延子嗣,承继宗庙,人伦之大者。”
“可是我们家没有宗庙啊?”玉家是胡人,其实既没有宗庙,也没有祖坟,甚至也没有姓氏传承。
这些在杨夫人心里要深蒂固的意识被女儿如此一驳似乎根本站不住脚,但她马上便醒悟了,“是你爹教你的吧?”
“也不全是我爹教的,我也这样想啊!”
杨夫人便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驳道:“我们玉家先前是没有宗庙姓氏,但现在不是可以有了吗?你爹已经成了两镇节度使,怎么也要建宗庙置些祖业留给后人传承下去!”
论及子嗣后人,世人多以为如是,特别是世家望族,可枇杷却有自己的想法,“娘,我记得《战国策》中赵国左师触龙曾说,往上推到三代以前,诸侯国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就没有了再能继承爵位的,至于那时的五霸七雄、后来的秦皇汉武,不也一样失掉了传承吗?就是本朝那些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世家,现在也慢慢凋零了,不出百年,定然不复再有今日之势,我们家不过刚做了节度使,便想立下宗庙永享富贵,哪里可能?”
杨夫人幼承庭训,受到了极好的教养,又以为自己代表了最正统的思想,所以最初听了女儿代丈夫辩驳并不以为意,总觉得他们见识不足。现在见女儿竟然能站在如此高度来论述历史,讲评今朝,甚至还要预言未来,突然觉得自己的渺小。
枇杷不只是人长大了,思想也长大了,也无怪她能得到这许多人的敬服尊重,原来不只武功出众,她已经懂得那么多,又能想得那么深了!
而丈夫虽然是个老粗,可是他质朴而单纯的想法竟然能暗合大道。
原来见识不足正是自己啊!
枇杷却以为娘还没有想通,又道:“君子之泽,三世而斩。所以孟尝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