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98)(5 / 5)
是吗?见寺人不买账,来俊臣便撑起膝盖站起,有前内常侍腰斩做提醒,皇嗣当然不敢,但皇嗣的心思真如你所说吗?还是说,汝与之同谋,因害怕坐罪故而如此说辞。
中丞,小人所说句句属实,东宫的处境如今哪里还有大臣敢...
东宫处境如何?来俊臣强行打断道,陛下登基时曾有诏,皇嗣居东宫,仪如皇太子制,置詹事府,设左右春坊,以崇文馆为属,皇嗣,乃我大周的储君。
寺人若辨,言论便会成皇帝的不是与过错,不敢忤逆皇帝而给来俊臣诬陷自己留下把柄,但又受恩皇嗣便陷入了两难,殿下的为人满朝皆知,若圣人不信,为什么不亲自去问殿下呢?
来俊臣见其不肯说,便朝狱卒招手。
喏。狱卒领命上前一手托住捆在脚踝处的绳索将人往后拉,使之与墙壁拉远,而后松手,待即将撞向墙面时又拉住,如此反复,力道也随之一次比一次重。
来俊臣并没有忘记旁侧观望之人,此处是肃正台的私狱,亦由来俊臣所专掌的诏狱,这里的人也皆是他安排进的心腹,王侍郎,接下来您还继续看下去么?
这是逼供。王瑾晨道。
是逼供,死亡是佐证人清白最好的方法,来俊臣指着地上,长寿元年,宰相为保清白而自尽家中,下官知道王侍郎要说什么,难道下官不知道他是皇嗣,圣人不知道那是她的儿子么,可圣人为什么要让下官推鞫呢?因为这些人并不会拿命去救皇嗣,所以结果只有一个,但下官相信这个结果,王侍郎也是很乐意见到的。
王瑾晨当即明白,你想以此栽赃李昭德?
哎,来俊臣抬手,否认道:下官可没有说过这种话。
王瑾晨瞧着不透风的四壁,冷了几眼后转身,多行不义必自毙。
来俊臣并不恼怒,也没有挽留王瑾晨陪同一起审讯,只是盯着她的背影提醒道:王侍郎心存仁慈,并不适合做法官,后又稍作停顿的添了一句,大周朝的。
王瑾晨走后来俊臣改变嘴脸,朝几个狱卒碎碎念吩咐着什么,只见已被吓得丢了魂的寺人被他们解开绳索,改用极为残忍的酷刑加身,疼其身痛其心,但又不致死,几番下来,就连未受刑的寺人仅是观看就连晕了好几次,毒害加身,使得体无完肤,寺人最终忍受不住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