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98)(1 / 5)
王瑾晨这才返回起草的案桌上,先前的墨差不多已经干涸。
皇帝深沉的盯着脚下的炭火,密信早已化成灰烬,有人密奏皇嗣不轨,表面恭敬,然心中早生反叛。
研墨的手顿住,王瑾晨不敢多言,也不敢替任何人说话,皇帝将视线转向提起草诏的年轻官员,朕年事已高,若大臣拥立,政变逼宫亦不是不可能,然他是皇嗣,朕不可能刑讯逼供,拟旨让御史中丞推鞫东宫属官。
喏。王瑾晨稍作迟疑,但很快便按照皇帝的吩咐草拟起了诏书。
皇帝又道:卿与之一同吧,协从御史中丞共审,作为调入秋官的第一案。
听到皇帝这句话后,王瑾晨盯着桌案上的草诏不敢抬头,内臣所呈告密的内容她便猜到了一二。
旋即起身跪伏,臣,遵旨。
东宫
圣旨下达还不到一刻钟,来俊臣便与王瑾晨带着禁卫将东宫属官以及侍奉皇嗣的左右内人悉数带走。
五品升迁至正四品,公服由稍浅的红色变成深绯色,位于御史中丞来俊臣之上。
王舍人,哦不,该改口唤您王侍郎。来俊臣抱着拳头拱手,笑眯眯道:侍郎升迁之喜就迎来审讯东宫这样重的案子,可见圣人器重。
储君在东宫,这天下应该不会有人觉得审讯储君是美差吧?王瑾晨冷道。
一朝天子一朝臣,今朝天心莫测,日后之事,谁能说得准呢。来俊臣仍旧眯笑着双眼,王侍郎虽然官阶高于下官,然圣旨说的只是协从,一会儿审讯,王侍郎就做个见证人,王侍郎是读书人,拷问犯人这种事就交由下官这等粗人来做吧。
奉劝来中丞一句,凡事留一线,不要做的太绝,否则
国朝被民间称为酷吏的远不止这几人,但有几人是能一直受圣人荣宠的呢?前有周兴后有来子珣,虽皆不是死罪,然流放致死又与死罪何异?来俊臣止住朝东宫前行的步伐,回头道:还记得下官之前与王侍郎说的话么?今日你我可令受审之人人头落地,明日上位者便可以此为错而令你身首异处,陛下的疑心,是连亲子都不信任,王侍郎,如今您与下官所处的地位,是一样的。
王侍郎总说别人做得太绝,可是自己呢?来俊臣转过身,意味深长的盯着王瑾晨,正月十四,相府二公子大婚,当夜却意外死在了婚房中,此事闹得满城风雨,人人皆道新妇克夫,可在下官眼里,果真就如此吗?
王瑾晨不慌不忙的跟上去,回笑道:来中丞洞悉一切,自然比寻常百姓要深思熟虑得多。
天授年间,王侍郎替亡妻去职守孝,可谓轰动一时,如今满城只知道侍郎对亡故的嫡妻用情至深,而早已忘却了当年长安闹得沸沸扬扬之事,这些事情串联在一起,来俊臣半睁着本就不大的双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