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样锦_分节阅读_71(4 / 4)
全力读书,才有可能经过一道道的考试,金榜提名。
可是,汤玉瀚却笑道:“读书唯有用心一途,想立时提高并不容易,只是科考却又不完全等同读书,其间有一些决窍,你不妨用一用,中的机会便大得多了。”
杜家本是寻常农家,只因杜老爹认得几个字,有些见识,便下了决心节衣缩食供养杜三郎读书。但除此之外,便再没有办法多帮他一点。
杜老爹一定要为三儿子定下秀才的女儿,便也是希望儿子能在岳父的教导下,更容易地走上科举之路。杜三郎果然也受了岳父许多指点,时常给他讲解文章,甚至备考时准备什么物品,又有什么要注意的事项都细细地告诉他,岳父也真心愿女儿嫁的夫婿功名在身呢。
可是,即便如此,杜三郎也从未听岳父说过科举的决窍,不由得襟衣正坐,十分用心,“还请姐夫教我。”
汤玉瀚便笑道:“比如这次吴江县的考试,你就要想到县令是什么样的人,他会喜欢什么样的文风,投其所好,中的机率便大得多。”
“那钱县令是什么样的人,他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呢?”
“钱县令原是勋贵人家的次子,却不是正经科举出身,而是捐官出身,后来皇上体恤老臣,赐他一个主事,在部里混了几年,现在放到外任做吴江县的县官。他主持科考,一向最怕别人瞧不起他没从科举出身,出题专门在《论语》中选,又专捡看起来花团锦绣的文章取中。你这时便要多引些圣人的话,再将文章写辞藻华美、对仗整齐些,便容易被选中了。”
又指着三郎一篇文章逐字逐句地为他讲解一回,又道:“同样的一篇文章,意思也相差无几,但这样写了,钱县令便会喜欢。”
三弟便如醍醐灌顶般地“喔”了一声,“学里的先生却从来不讲这些。”
“那是他们也不知道,”玉瀚便又告诉他,“如果今年你能过了县试,便用心将朱子的文章用心多读几遍,新来的奚知府敬仰朱子,所以出题也离不了太多。而且他最不喜浮夸之语,所以文章务必平实、质朴,方能入他的眼。”
说着又如方才一般,拿着那文章向他一一剖析,“比如你这一句,便未必能合知府的心意,总要这样说才好……”
指点了半晌,又为他出了几个题目,让他在近日做出来,“送过来我帮你改,你再用心琢磨,今年便按我说的法子试一试,想法子谋个正经出身,为家里人挣得些荣耀,也不狂岳父岳母带着全家人供你读书这么多年。”
杜三郎便连连点头,岂止是他,杜家人哪一个不如是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