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3 / 6)
政吃紧?又有兵部上书,言军饷不支,前线将士多有怨言。而此时沿海各省布政司,浙江、福建、广东等三处市舶司皆上书言民间私下海外贸易繁盛,一众商人获利良多,陛下岂会不心动?且这么多年海禁虽然一直在实施,可沿海倭寇之患非但是没有减轻,反倒是有加剧的意思。可见只海禁一项,也并非能彻底根除倭寇之患。我私下妄揣圣意,只怕是陛下心中也有松动之意。只不过一来海禁之事毕竟是太、祖所定,二来前些年那位大臣上书之时,陛下将他驳了回去,又罢了他的官职,现下若是忽然又说要开放海禁,只怕面上是有些过不去的。所以我们做臣子的,这时就该给他一个台阶下,主动的再次上书,请求开放海禁才是。”
杜岱闻言,目光闪了闪,却又有些迟疑的说着:“毕竟陛下天意难测,到时不会又对上书的官员训斥一番,罢免官职的罢?”
“罢免官职自然是不会的,”徐仲宣微微笑着,缓缓的说道,“不过被训斥一番也自然是免不了的。只是即便是被训斥了一番,依然还得言辞坚持,再上第二份章奏,即使是被陛下再一次的训斥,依然还是要不屈不饶的再上第三份章奏,届时陛下就可以顺着这份台阶下来了。稍后陛下也自然会对这坚持上书的臣子另眼相看了。”
杜岱了然的哦了一声,因又感兴趣的问着:“兰溪既然将此事看的如此通透,为何不做这上书的第一人?”
“国无储君,陛下自然是希望两位王爷能解其忧,好在其中挑选出一位合适的储君出来。所以这样的事,咱们做臣子的心中知道便罢了,还是留着两位王爷出面的好。”
杜岱便也不再说此事,两个人又说了两句闲话,便彼此拱手告辞。
杜岱住在城南,徐仲宣住在城东,两个人并不同路。所以拱手告辞之后,自然是各走各的路。
路旁酒肆林立,因还未到宵禁之时,倒也是不时就有人来来往往。
徐仲宣背着双手,慢慢的在前面走着。齐桑垂手跟在他身后。
先时徐仲宣与杜岱说,这胭脂醉初时喝起来尚不觉如何,现下却是觉得有些头晕的了,这句话虽是说的有几分虚,但也有几分实。现下他的这酒意是有些慢慢的上来了,微觉熏熏然,脚步也有几分踉跄。
于是他索性站住,转身望着天边橘红色的晚霞。这缤纷灿烂的晚霞落在他的眼中,似是将他的眸色也都染上了一层胭脂般。
齐桑上前,度其神色,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公子,您可是喝醉了?要不要属下给您叫个轿子来?”
徐仲宣闻声看向他,目光瞥向他手中拎着的两盒子点心。
那是槐花糕。洁白似雪,内里包裹了一层玫瑰酱,吃在口中甜软可口。
简妍定然是很爱吃这个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