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112节(4 / 5)

鸡棚里。

还建了三间房,是给养鸡的人住的,不过现在只住了老张头夫妻。现在只有上千只鸡,老张头打包票说,他们夫妻俩完全可以养。

“这是防止鸡生病的药,每周要洒一次。”龙先生不放心地叮嘱老张头,“有什么不对就来找我。”

老张头神色严肃的向龙先生保证。

上千只鸡可都是集体的财产,他一定会好好盯着的。

猪圈也建了很多,一排排过去,让人看了就心生喜悦。

饲料厂里,荣选为工人的村民严肃认真地配着饲料,比给人做饭还要谨慎。这些可都关系到他们大队的集体财产,他们得仔细了。

小孩子也没闲下来,不是去打猪草就是去挖蚯蚓,饲料厂的猪草每一担能拿到一分钱呢,他们也可以自己赚钱买糖了。

报纸如夏大队长所料般,将红云大队大书特书,现在红云大队吸引无数人的眼睛,他们都想知道这个循环经济能不能成功。

当然他们最想亲眼看到的是,没柴也能煮饭烧水的沼气池。

——

每天晚上,江河和夏青禾依然去找两个老师上课。

宁教授夫妇离开了,可龙先生也能说一口地道的米国语,夏青禾学外语上确实很有天份,他教得挺愉快的。

龙先生表扬夏青禾,“明年的招商会,你当翻译绝对没问题。可惜我不会其他语言,不然也能教你。”

夏青禾抿着嘴笑,“我有看书的,到时我去找老师学。”

宁夫人会三个国家的外语,夏青禾又颇有天份,宁夫人便全教了。

幸好结果不是拔苗助长,夏青禾的三门语言都学得很好,若不是没有语言环境,她的进步不止目前的水平。

“牛老师,咱们村的牛龙牌饲料厂最近接了很多订单呢。”江河笑眯眯地给牛先生倒茶,“幸好我们弄来两台机器,不然产量还跟不上。”

村里唯一的一台发电机已经是超负荷工作,白天在饲料厂加工饲料,晚上到广场为村民们提供娱乐,天天搬来搬去的,村民们也是累得够呛。

并不是发电机有多重,而是他们怕将它折腾坏了,那样美好的看电视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牛先生心里郁闷,“怎么还叫这名字?”

干嘛非得叫牛龙?饲料就应该取些通俗形象的名字,比如“比比肥”、“壮比壮”之类的多接地气。

江河厚着脸皮说:“这不是牛龙复合肥出名了嘛,众人一听饲料还是你们二人研究的,这信心就足了。”

牛先生被岁月磋磨过的脸在灯光下完全舒展开来,不像以前眉间总有股戾气和不甘。

</div>

</div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