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2 / 3)
从哲学到玄学,从柴米油盐到天边变幻的云彩,口若悬河,充满戏剧化,时常脱离节目台本。
前半场导播在耳麦里控场指挥,韩珍逐渐松弛,也依赖于背调做得透彻,总能急中生些智出来。
访谈时长六十分钟,她进化妆间卸完妆,助理捧着平板,跟她分享观众留言。
走廊吵吵嚷嚷,新闻部一波准备外采的节目组整装待发。
领队的就是筱涵。
主持人多数从文稿到上镜记者,再晋升至上镜主播,特别是做新闻,对折射社会动向的信息,有本能敏锐的探索和挖寻。
她没有放弃跟江州台争蓝玉县内幕的先机。
只是地位,实力,以至于播出尺度的宽窄,省台何昭的《江州半边天》碾压过《虞山时界》。
设备间与化妆室毗邻,韩珍跟她遇上,“师姐是准备去蓝玉县?”
筱涵手里握着印有玉兰台台标的话筒,“对,看刚播的新闻了吧,前县长曹平在77国道附近被抓捕了,他贪赃的罪证上交给市中院,一审就判决了死刑,他向省高院上诉,被驳回了。”
韩珍点头,“看过了。”
“你最近跟省台的何昭走得很近?”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筱涵早知道,韩珍也坦然,“省台答应给老雷瘫痪的小妹做募捐,所以他接受采访,让我做采访。”
“何主播父亲是虞山市二把手,风评可圈可点,他深挖这些也许有自己的打算,你原本是做娱乐主播。”同行搭档催促,筱涵拍了下她的肩膀,“最近新节目反响也不错,这件事水深水浅,要掂量清楚。”
韩珍耳闻过何昭的背景,他本人却只字未提。
倒是刘峰嘴比脑子快,说过他跟家里关系相当糟糕,几乎到六亲不认的状态。
再详细的,刘峰话语躲躲闪闪,没透露了。
摄像师横过半人高的三角架,险些从手里滑落,“诶诶,快帮忙扶一把。”
韩珍眼疾手快掺住,“我知道,师姐也要注意安全,最近降雨多,几个县里爆发泥石流。”
“放心吧,现在做新闻对比以前不知轻松多少。”
筱涵坐进电视台公车,滑门随后关闭。
助理凑上来,“珍姐跟筱涵主播原来师姐妹的关系。”
彼时韩珍刚进玉兰台,第一次参加台内部跨年晚会,大部分中层领导不在场,做这行工作压力大,大家愿意借此机会放松放松。
评论部一向最热闹,爱整活儿,拿新人开涮,点名让韩珍表演节目,她并不怯场,但确实没准备。
上台打算唱首歌,起哄说太素了,诗朗诵,人人都会,而且还能即兴创作,也不新鲜,娱乐主播个个能歌善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