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121章 两情若是久长时(3 / 4)

后紫娟便发现,黛玉整个人,看起来似乎都要比前几日轻松多了。

她并不觉得奇怪,每次收到贾宝玉的信,黛玉的心情,都会放松许多……

……

山东,商陵县城内。

贾宝玉几乎日夜颠倒,忙着处理赈灾事项。

随着朝廷赈灾的大旗竖在商陵,整个黄河以北,几乎所有的流民,都在往这边聚集。

一个月来,总数量已经快要逾越三万了。

三万流民,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也犹如一个不定时炸弹,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炸上那么一下子。

因为,其中除了真正受灾,家业尽失,无家可归的灾民,还有多少混吃混喝地痞无赖混迹于其中,那些都是不可知的数字。

更遑论,其中若有居心叵测,煽动民心的暴民、反贼,这些,都是不得不防的事。

好在,谢鲸谢大老粗人虽然不大靠谱,但是手底下的兵倒个个雄姿英发,威风凛凛。

一千人的军队驻扎在县城内外,确实是一股强大的威慑。

因为人越来越多,单是商陵县城内的人手已经不够,贾宝玉又向附近的县城抽调了好几批人手,才将局面运转过来。

流民流民,失去依靠,无处容身的百姓,谓之流民。

既然是失去依靠的人,单纯的用粮食赈济,显然是一个无底洞,贾宝玉已经联合各地的州县,开始就近安置部分灾民。

另外,又日夜兼程,令斥候巡探山东,将那些洪水已去,预估风险不大了的地方的灾民,发放一定数量的粮食,遣他们返乡安置。

不过靠这些手段安置的流民数量,实在不多。

一则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的灾民们心有余悸,不太敢回去。二则,待在赈济棚里,环境虽然差一些,但是一日两餐,不劳而获的日子,也令许多人恋栈不去……

人性如此,无关卑劣。

针对这些人,贾宝玉想到了一个绝佳的手段

叶晧数百里奔波而回,给贾宝玉带来了好消息。

工部尚书杜安樘,亲自带领工部大批能工巧匠与官兵,已经驻扎在山东境内,黄河上游缺口处,开始规划治水。

治水不比治灾,一个是治本,一个是治标,所以朝廷给与的人力物力支持根本不一样。

“已经打听了清楚了,大司空和部内诸位大人已经计议出结果,决定对黄河再次进行改道,朝廷为此批给的治水经费是两百八十万两!”

叶晧气喘吁吁的说道。

他刚回商陵,就来找贾宝玉,并没有得到休息的时间。

贾宝玉顿时神色一喜:“你可向杜大人提及我们的想法?”

“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