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47节(1 / 5)

阮之南手有点笨,按着萝卜的样子像按一条活鱼:“打电话说什么呀?”

外婆笑:“还不是你妈妈在夏安立功了。夏安两件恶性重案,最长的那个都积压了二十多年了,很多都是你外公年轻时候在刑警圈内有名的积案,这回让他闺女解决了,他当然得意。”

阮之南长长的应了一声。

她从小在警察大院里长大,她妈和两个舅舅都是刑警,她小时候经常蹬着自行车拎着一大袋冰糕给他们总队那边去送。

特别是时间紧任务重,天天被领导盯着骂的一队那边,往里一眼望过去,全是黑色棕色的私服皮衣,因为耐脏防水还防刀扎。所有人桌子上都有一大缸子浓茶,到处都是睡在凳子上沙发上桌子上的人。各个人吐出的烟汇聚成蓝色的雾,汇在办公室和会议室上空。

因为规定直系亲属不能在一个分队,阮之南就要跟个卖冰糕的似的,蹬着自行车往技术科那边去一趟,一队去一趟,六队去一趟,整个区里的人都认识她,给她自行车前筐里塞钱,让她帮忙去买水卖烟。

刑警大队里,女性升迁不如男性是个普遍现象,毕竟这工作太苦了,双警家庭很少存在,女警也都是做技术做网络侦查或者经济犯罪调查的多,像江枝北这样一线的女性领队就更少了。

她四十多了,职位其实并不如阮之南的两个舅舅,但她挺想继续往上走,老爷子也就是阮之南外公给她出了两个路子。

要不然她就是进警察学校做教授,但是也在队内挂名,年末忙的时候再出来抓案子;要不然就进所谓的“疑难命案积案攻坚行动组”,只要是解决了上世纪末或者世纪初的全国大案,再加上老爷子的地位,就是谁也拦不住江枝北平步青云。

江枝北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而夏安作为改革开放最早富起来的南方小城市,虽然现在经济逐步落后,但又是三省交汇、水路铁路贯通的城市,在世纪末的时候,混乱情况难以想象。

夏安就有两件陈年疑难积案。

一件是从93年到01年历时八年的连环杀人案,这案子的年代之久远,查案之困难,几乎能在当时攻坚行动组的积案里排上前五。

另一件就是稍微小一些,是个04年前后的灭门惨案。

夏安本地警方追查这两个案子从没断过,攻坚行动组也从京沪多地,选择了数名专家团队,调任去夏安,目标是为期一年,最起码解决其中一个案子。

阮之南就是在江枝北调任到夏安的时候,执意跟着去的。

破案这事儿,真不像电视剧里拍的那样,没有天才专家,没有心理侧写,没有灵机一动,没有高智商罪犯。这个案子难破的主要原因都是当年信息证据被损毁,刑侦技术落后,人口流动过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